

拉麵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料理之一,九州的豚骨拉麵更是世界聞名。福岡的拉麵分為多個派系,有博多拉麵、久留米拉麵及長濱拉麵等,當中久留米是豚骨湯拉麵的發源地,而博多拉麵則是現今豚骨拉麵的主流,不少港人熟悉的拉麵名店都是起源自這裡。博多拉麵的特色是湯底呈濃稠的乳白色,入口油膩度卻比看上去清爽,麵條極細並且有「替玉」文化。「替玉」即是加麵底,待吃完第一份麵後再追加麵底,以確保麵條的最佳口感,不會泡軟發脹。










博多一雙用比一般拉麵多2至3倍的豬骨長時間熬製,再以3個湯鍋盛載不同濃度豬骨湯,互相混和,廚師要巧妙地讓豬骨在烹煮過程中達到一定程度的酸化,令油脂和水分碰撞,再頻繁地攪拌注入空氣才會產生充滿骨膠原的這些泡沫,豐富了食用時的口感。博多一雙的拉麵湯底濃厚豐郁,更被稱為「豚骨Cappuccino」,難怪廣受大眾喜愛。




在福岡到處可見寫有「もつ(motsu)鍋」的招牌,其實「もつ」的意思是內臟,而福岡發源的鄉土料理「もつ鍋」是指以牛腸製成的火鍋,在其他地方亦有以豬腸製作的版本。牛腸鍋的歷史要追溯到戰前時期,當時有人認為吃內臟有助增強體力,所以流行吃內臟料理。直到戰後時期,內臟普遍被認為是下價食材,但因蘊藏豐富的營養,於是成為平民補充體力的食物。以前的福岡盛產煤炭,當時的煤礦工人就地取材,用鋁鍋烹煮牛小腸,加入韭菜及豆腐等材料,以醬油、大蒜和辣椒調味,成為牛腸鍋。時至今日,牛腸鍋已成為福岡的必食鄉土料理,坊間亦發展出味噌、清湯等不同口味。










同時,在Ichitaka亦可以吃到另一種九州名物 — 馬肉刺身。馬刺是九州名產,在福岡也很容易吃到美味的馬肉。由於馬肉的油脂融點比牛肉低,因此口感更嫩滑,油香四溢。




屋台是指可以移動的路邊攤,是日本獨有的飲食文化之一。在江戶時代,武士需要離開家庭獨自去不同城市工作。商人就看準商機,在街道上開攤檔售賣天婦羅、蕎麥麵、握壽司等製作簡單的食物,供武士們在途中充飢。現在的屋台是當地人和旅客最愛的宵夜聚腳點,多數提供家常小菜或下酒零食,不少客人都喜歡在這裡小酌幾杯,享受熱鬧氣氛。老闆大多都很熱情,客人們也很容易打成一片。










溫馨提示,屋台是小本經營,多數客人都會先點一杯飲品再慢慢點菜用餐,是日本人光顧屋台的禮儀。用餐後也不宜長時間霸佔座位,光顧時要記得留意。




來到福岡,發現「明太子」竟然滲透在各式各樣的食品中,包括麵包、飯糰或零食等,簡直是無處不在,因為福岡正是明太子的聖地!明太子是指加入了辣椒醃製的鱈魚卵。原來明太子起源於韓國,福岡明太子製造商FUKUYA創辦人川原俊夫先生在韓國品嚐過明太子後,一試難忘,決心將明太子帶到福岡並加以改良,創造出適合日本人口味的博多風味明太子,讓它在當地發揚光大。明太子食法有很多種,最常見的是配白飯吃,將明太子醬塗在麵包上或加入意粉中一起吃也十分普遍,讓濃郁的鹹味和刺激的辣味在嘴裡爆發!














福岡地理位置沿海,故又被稱為「日本最古老的港灣都市」。博多灣對出有多個含豐富漁獲的水域,每日都有大量船隻出海捕魚,所以在當地很容易就能吃得到既新鮮又便宜的海鮮!福岡市的「長濱鮮魚市場」是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魚市場,可直接品嚐最新鮮的海鮮料理,種類多達300種!不過離市中心有一點距離,這次先推介福岡市內一個吃海鮮的好地方吧!










此外,特別推薦餐廳的博多流稻草燒烤(藁焼き),師傅會在炭火中加入稻草燒烤,使稻草的獨特香氣留在食物上,若選擇坐在吧檯前就可以看到整個即點即燒的過程,火氣十足!燒烤料理方面有牛舌、三文魚、鰹魚等多款選擇。




福岡縣盛產蜜柑、柿子、梨子、葡萄、奇異果、桃子、無花果、梅子等水果,但最多香港人認識的應該是福岡限定的博多甜王士多啤梨了!甜王士多啤梨色澤紅潤,甜度和酸度均衡,名稱取自日文的紅色(あかい)、圓形(まるい)、大(おおきい)和美味(うまい)四個詞的首個日文字,寓意成為最甜士多啤梨皇者。除了新鮮水果外,還有各種適合做手信的水果製品,更有專門提供水果料理的餐廳。












